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有着长远的影响,讲究仁义礼智信,这五点可谓是集儒家精神为一体,今天咱们来说说“信”。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关于信用的案例,对于消费也是如此。不良信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不好的存在。那么什么是个人信用不良记录?怎么处理?如果你感兴趣,不妨跟着的小编来看看吧!
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信用污点,也称不良信用记录。属于个人信用记录的时效范畴,银行客户申请贷款后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还款逾期记录,即信用污点。不同银行对个人信用记录审批的尺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和还款情况也会出现变化,银行并不会一成不变地关注消费者早期的不良信用记录。
个人信用记录产生污点,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个人信用认识不足。一般情况下,信用卡持卡人如果出现连续3次逾期还款或者是累计6次逾期还款,批贷审核比较严格的银行将不会同意发放贷款。
有了信用污点不仅不光彩,而且给申请大宗贷款带来麻烦。消费者“抹掉”不良信用记录的想法可以理解,如果强行把信用污点删去,那么诚信历史就是不忠实、不客观、不完整的;也不利于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记录的对象。
处理方法
在每一笔贷款或者每一张信用卡发放之后,各商业银行每个月都要按照央行规定的格式,把借款人的还款记录提交给征信系统,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个人信用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对采集到的所有还款信息都进行了存档,国务院法制办2011年7月份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就规定:征信机构对采集的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超过5年的,征信机构应予删除。一些更新机制显示如果客户从现在开始他每个月都按时还款的话,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银行就会对他的信用状况做出重新的一个评价,关键还是要积极的去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对什么是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以及处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我们在生活中对人诚信是最基本的准则,在消费方面也一样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银行推行个人性不良记录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只要大家对于个人信用有一定的了解,就能规避此类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