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蚂蚁小程序

发现更多小程序的乐趣

网贷哪个比较好?微粒贷、借呗、金条PK 谁能获胜?

文 / 谷冷亦
2017-12-28 20:09

  精品推荐

作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分支之一,网络借贷已入“短、平、快、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BAT巨头、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觊觎这一块大蛋糕。在经历了数年的快速成长后,网络信贷开始两极分化,并逐渐形成几超多强的局面,那么在网贷整体进入下半场的时候,谁才是决定生死的力量?谁又能打好风控这张牌?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你能喜欢!

抢渠道?比数据?拼技术?核心还是风控!

互联网信贷瞄准的本多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一是因为体量大,中国有五千万家以上的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个人更甚;二是因为这些主体是最需要信贷服务,同时也是最难获得信贷服务的,传统金融寡头既看不到也看不起。于是互联网巨头相继进入这个万亿级市场,纷纷发力网络信贷领域,笔者这里从渠道、数据、和技术上尝试分析一下三家巨头的优势。

首先在渠道上, 蚂蚁借呗和京东金条类似,都是基于电商场景。只是蚂蚁借呗背靠的是阿里巴巴整个生态系统,而京东金条依仗的是京东电商平台。和传统银行不一样的是,蚂蚁和京东的金融帝国是以支付为入口,借由消费者各类购物消费等支付场景来实现现金流转,最后过渡到借贷业务上。这个场景也较为顺畅,但要求不断开发新的场景来扩大借贷业务。而背靠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的 微粒贷一方面也依靠移动支付场景,借助微信支付和手Q支付;但另一方面,与蚂蚁借呗和京东金条不一样的是, 微粒贷背后的支撑力量还有腾讯系两大国民社交平台微信和手机QQ。如今支付宝、微信支付已成为移动用户首选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且微信支付借助社交红包大有赶超支付宝之势。他们所构建的线上线下场景虽是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所不具备的,但其强劲引擎在于消费服务场景,转接到消费信贷较为直接,至于能否顺利嫁接到企业借贷上,一切待定。

其次在数据上,先看微粒贷,它采用的是用户邀请制,在符合当期授信条件的用户中随机筛选出白名单用户并邀请使用产品,据悉微粒贷的白名单规模目前超3000多万, 并在逐步开放中。而白名单的建立背后依靠的是央行的个人征信数据+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数据既包括公安数据、学历数据、人行征信数据等第三方客观数据,也包括交易数据和兴趣爱好、人口学特征等网络行为数据。这是微粒贷征信系统的基础。如今微粒贷用户只需要一键点击“借钱”,系统会在几秒钟之内判断个人信用情况,并给出一定的额度。

再看蚂蚁借呗和京东金条, 他们主要依托的则是电商数据和支付数据。根据阿里巴巴2015年Q4季度的财报,2015年阿里GMV达到2.95万亿,占据90%左右的网络零售市场。庞大的用户消费数据成为蚂蚁金服借以展开金融服务的基础。而京东金条依托仍然是”白条“的大数据模型和信用评估体系,面对的用户是给有现金需求的”白条“用户。关于数据优劣,我们稍后细说。

最后在技术上,他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阿里依托于阿里云服务,将其作为蚂蚁金服的底层基础,并实现金融应用系统的构建,蚂蚁金服系的借贷自然会受蚂蚁金融云和阿里云影响。腾讯则以“连接一切”为目标,一直在试图打造开放平台,发挥“连接器”作用,故微粒贷是在多类渠道、流量入口、平台模式下的产物,这连接器背后的技术支持也不可忽视。京东自然不甘示弱,凭借其浸淫多年的电商经验和技术积累,欲要分一杯羹。

初看他们在渠道、数据、技术上各有优势,但本质上他们最终PK的还是风控,因为借贷仍是金融,金融的关键在于其风控系统,尤其是信用风险模型的精准度,其中渠道影响着用户质量和获客成本、数据来源影响了征信和风控体系的准确度,技术则决定着风控模型的科学性。

决胜之战,到底谁能打好风控这张牌?

那既然征信和风控体系是决定他们能走多远的核心因素,那到底谁在风控上会略胜一筹,我们不妨做个对比。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借贷领域的风险主要为两类:

1、欺诈风险,这是主观预谋的,属于犯罪行为,这种风险的防范要靠事前模式识别和事后的信息共享以及执法。

2、信用风险,这是由人的行为模式左右,模式的改变需要有主观的认识和有意识的纠正。

然后我们再从用户感知比较深的借贷额度、效率、感知体验等维度做一比较,因为这 背后的核心还是风控。

借贷额度上,借呗的额度是1000到50万元的借款;微粒贷则在500到30万元之间,且单笔最高可借4万元;京东金条最高可借款额度是20万元。

时间效率上,微众银行微粒贷和蚂蚁借呗均规定:所申请款项3分钟到账。其中微粒贷授信审批时间仅需2.4秒,第二次借款资金到账时间则只有60秒,而京东金融旗下金条则为30分钟内。实际体验上,三者放款时间差不多。

体验上,差别较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个平台各有优劣势。

最后我们看 决定风控的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信用体系,主要看数据来源及构成,二是综合评级体系,即风控模型及其体系。

我们先看京东金条,京东金条依托的是京东金融现有的大数据模型和信用评估体系,这是基于大数据、厚数据、动数据的风险管理体系,采用的是差异化的授信和利率定价方式,也就是信用良好的优质京东白条用户更有机会开通京东金条。目前“金条”已经与上海银行联合授信,共同为用户提供现金消费信贷服务,只是合作中用户运营和风险把控方面仍由京东金融主导。

而蚂蚁借呗则是借助于芝麻信用,构成芝麻分的五个维度是: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和人脉关系。而且芝麻信用分在600以上、个人信用好的用户,更容易获得开通蚂蚁借呗的资格。

作为微众银行旗下的贷款产品,微粒贷用户是通过“白名单”筛选出来的。其中白名单筛选机制是传统评级方法和最新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再通过信用评级方法最后完成白名单筛选。微粒贷的整个风控理念是在传统数据+互联网数据基础上建立的传统金融风控体系+互联网风控体系。最终实现了纯线上即时放款,随借随还。根据微粒贷官方公布的数据,截止2016年5月15日累计发放贷款超400亿元,总授信客户超过3000万人,贷款笔数500多万笔,不良率仅千分之几。

总结

总之, 未来互联网金融增长驱动力将从单纯的理财端转向信贷端,而在信贷端,市场竞争的核心将从外部走向内部,包括用户体验,风控流程,技术安全保障等。只有那些注重内部修身:数据和风控模型,打造核心内驱的平台才可能笑到最后。如要一定要对这三家PK结果做一个预测,虽然互联网大数据风控时间短,还需要验证,但在BAT巨头里,腾讯携支付数据和社交数据,似乎更有潜力,我们暂且边走边验证。

以上就是关于微粒贷、借呗、金条PK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内容能帮到大家!

木蚂蚁小程序

发现更多小程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