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白条”、“花呗”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兴起,相关市场也日趋细化,其中,校园贷款、校园分期成为各大机构争抢的“香饽饽”。与此同时,个别大学生因此背上高额负债,甚至自杀的案例被媒体报道。那么,平台力推校园贷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借来的钱去哪儿了?如借款人无力偿还,平台又将如何催收?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你能喜欢!
前不久一则“大学生负债数十万自杀”的消息,让校园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再引热议。其中趣分期备受关注!趣分期的贷款额度分V1、V2、V3三个等级,额度分别为3000元、7000元、9000元。其中,申请V1等级只需要线上认证,包括填写支付宝芝麻信用授权、学籍认证、父母等信息;V2等级则需上门审核,即学生在网上申请后填写学校及宿舍信息,趣分期的校园代理会上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V3等级也是由校园代理上门审核,不过所需资料则更多,包括成绩单,最近3~6个月支付宝流水情况等。该QQ群内很多同学都是因为经不住诱惑步入分期贷款的死循环,“拆东墙补西墙”的这种方式很常见,而一旦踏入逾期,贷款平台各种催款方式不断,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影响。
有人说“校园贷”像金融毒品一样,逼死了一条年轻的生命。那么该怎么办?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有媒体对此展开调查。具体基本是运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学生干部地推月入5000元
第二步、不用视频网签,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第三步、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第四步、鼓励还款难的学生冒险“拆东墙补西墙”
校园贷”不能一刀切,但“高利贷”得有人管。从现在高利贷的扩展渠道来看,不外乎是下面三条:一是通过投资担保公司;二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三是通过典当行。我们以投资担保公司为例,看看媒体今年1月报告提出,按照2015年2600多万名在校生的基础、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金是如何一步步汇成高利贷的汪洋大海的。一家校园贷款平台的页面上显示:平台申请人数已达75万人,并滚动显示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导致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有校园贷款平台人士表示,如果希望获得分期贷款购买商品,除在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联系电话等信息之外,还会安排校园代理人员登门确认身份,确认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等,能比较有效地防范学生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不过,也有部分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或者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一位平台人士坦承。
综上,审核不严,集中诱导或导致身份盗用是校园网贷事故的主要原因。行业规则一旦被打破,校园网贷就形同撒向大学生的诱饵和鱼钩。校园网贷所预设的陷阱,不能仅靠大学生自我甄别和防备,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治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贷款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法律应当充分观照大学生的还贷能力,引导其健康的消费观,保护其合法权益。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太快,而我们对大学生的相关金融教育相对欠缺,学生不知道过度借贷的后果是什么,特别是借钱消费,有可能是冲动消费,尤其是当下借钱的方式如此便捷和迅速。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悲剧。
大学生使用P2P借贷,目前还暂时没有纳入到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融小妹认为:正规的P2P公司,其实也是不欢迎重复借贷和逾期客户的,尤其是借新债还旧债的行为,对公司而言也是极大的金融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校园网贷是否真的罪大恶极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内容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