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报告主要由央行征信中心负责提供,主要记录个人基本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和信用报告查询记录等。贷款信息包括贷款银行、贷款种类、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过去24个月的还款记录;信用卡信息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额度使用情况、实际还款记录、过去24个月还款记录(包括正常和逾期)等。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来自贷款机构、行政执法部门和电信等提供先消费后付款服务的公用事业单位等。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个人征信,希望你能喜欢!
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个人身份信息:包含被征信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等用以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
2、银行信用:详细地列示每一笔信用卡和贷款业务的情况,具体展现了被征信当事人以往的负债历史。征信机构和授信银行往往从这些信息中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消费偏好,从消费者以往的还款意愿,判断其未来还款能力。
3、非银行信用:记录消费者在通信、水、电、煤的缴费情况,如手机使用状态是否正常,公用事业有无欠费等。
4、查询记录:是该个人在最近6个月内所有被查询的记录的汇总。
5、异议记录:被征信当事人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内容认为有争议时,可以以添加声明的方式在该部分予以反映,个人有权提异议体现了对个人正当权益的保护,也是征信机构信息校正、更新的重要途径。
企业信用报告
首页:主要包括报告名称、被征信对象名称、报告提供机构名称、报告完成时间、报告编号等内容,征信机构备案证号宜予以列出,并应对报告法律责任进行表述。
报告摘要:主要包括对被征信对象的注册信息、联系信息、信用等级及其他关键信息进行的概要反映。通过此部分可以快速对被征信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大致的了解。
基本情况信息:主要包括被征信对象注册信息、股东信息、附属机构信息、管理层及员工信息、办公设施信息等及相关变更信息。
经营业务信息: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及业务往来情况等信息,即采购、生产、销售信息及主要供应商、主要客户对被征信对象的评价等。
财务信息:主要包括被征信对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主要财务比率。对于财务数据异常的应进行备注说明。
往来金融机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开户账号、开户银行名称等信息。
公共记录信息:主要包括法院、工商、税务、质监、海关等行政司法部门、其他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组织、社团组织以及媒体、电子交易平台等记录的关于被征信对象正面和负面的信息。被征信对象近二年内有涉及诉讼事项的,宜列明涉诉有关情况。
综合评述:主要包括对被征信对象发展计划、发展前景、行业发展状况等内容进行的综合评述。分析时,除将被征信对象进行行业内比较外,还宜与被征信对象自身纵向发展历史进行对比。征信机构并可在等级评定与分析基础上对被征信对象的信用风险和信用额度等给予参考性建议。
以上就是关于个人征信相关信息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内容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