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要说A股市场最热闹的新闻,非顺丰控股上市莫属,这家曾经坚持不上市的公司还是抵挡不住资本市场的诱惑。
王卫身价1800亿超马化腾
顺丰要么不上市,一上市就是一鸣惊人!2月28日开盘,顺丰再度涨停,近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高达66.79%,近4个交易日更是连续涨停。顺丰控股总市值高达2794.70亿,据此计算,总裁王卫的身价已经超过1800亿。《2016胡润百富榜》显示,王健林家族(2150亿元)、马云(2050亿元)、马化腾(1650亿元)分列中国富豪榜的前三名。王卫身价将超过腾讯创始人马化腾。
扒一扒王卫的创业史
说起顺丰总裁王卫,此人很是低调,外界对他也了解甚少,小编印象最深的就是顺丰员工被打,他立马站出来的霸气回应。如今,随着顺丰的上市,低调了23年的王卫,一跃成为中国富豪榜前三!干快递能干到这么牛,小编佩服。小妹就来扒一扒王卫的创业史,尤其是他通过9次抵押贷款才融到了钱的故事。
王卫9次抵押贷款背后的盈利逻辑
直营模式、航空运输以及高端定位,三者将顺丰推向了与“四通一达”不一样的发展高度。但从一定意义上,这三者带给顺丰的,也是相较于其他快递公司而言更为沉重的成本压力。
在顺丰被誉为中国的联邦快递的背后,记者能感受到的是相较于其他中国快递而言的成本压力。如用飞机运快件的成本不菲。据了解,其广州—上海—杭州—广州的租机价格为每小时2万多元人民币。
针对顺丰的直营模式,罗辉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直营的运营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直营的规模越来越大,边际的管理效应会逐步降低,那么评定成本就会上升而直营模式相较于加盟模式,管理成本一般会上升12%-15%”。
受制于直营模式的框架性质,在2008年前后,原亚马逊全球物流系统经理黄朗阳曾经与顺丰针对电子商务进行过接触,但由于顺丰对于电子商务需要的作业流程、定价流程或者是服务流程都存在差异,顺丰非常难以合作,所以最终作罢。
同样,顺丰的高端定位也令其与跟着价格走的电子商务失之交臂。罗辉林对时代周报记者称:“顺丰目前整个物流成本决定于高端,大众商务它基本不涉足,它只能吃掉10%的高端客户,一公斤的包裹,单价一般在100-200元之间,顺丰京沪线上的单价就是20元,10%-20%的快递成本,很少有电商愿意承受。”
同时,早在几年前,顺丰重金聘请了IBM为顺丰的管理架构调整做参谋,IBM派出几十人的团队常驻顺丰。而顺丰投入在后台支持系统的金额也不容小觑。据消息指出,在顺丰开始涉足电商后,内部拨出20亿元资金对IT系统进行构建。
在这样大笔的成本支出背后,王卫却对PE、VC的机构投资视而不见。行业里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在找寻王卫,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为1000万美元。
“顺丰非常好,但是太神秘了,我们见不到。”国内一位私募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苦笑。据港媒报道,伴随着顺丰版图的持续扩张,自2004年起,王卫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展抵押给银行,以此获得现金到国内开设网点。2005年更是将整间公司按揭给中银,只为了获取420万元的金额,待获得利润后再将物业赎回。而这件事,时代周报记者在另一位业内人士口中得到了证实。(节选自:时代周报)